産教融合 匠心傳承——我校特色課程美食飄香

來源:新聞中心發布時間:2024-12-12浏覽次數:11

  12月11日下午,一場融城思政、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的特色創新教學教改活動在我校學生食堂内如火如荼地開展。我校通識課程《江南蘇味美食營養與非遺技藝》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教師——蘇州菜園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鹿苑皇室叫花雞第五代傳承人、江蘇省食文化非遺專委會主任徐永清老師。徐永清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雙重盛宴,更是将非遺叫花雞的制作技藝帶入了現代大學課堂,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非遺技藝進課堂,文化傳承新篇章

  課程現場,徐永清手法娴熟,技藝精湛,他邊制作叫花雞,邊詳細講解叫花雞的曆史淵源、制作工藝及文化寓意。學生們圍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觀看,不時發出驚歎聲。在徐永清的講解下,學生們知曉了叫花雞的制作過程,從選材、腌制、包裹到烘烤,每一步都充滿了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對技藝的熱愛。

  校黨委書記周玉玲出席了課程活動,并為徐永清頒發了非遺技藝實踐導師證書。周書記表示:“通過特色課程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精品課程中品嘗非遺、自己參與制作美食非遺制作技藝,很好地體現了實踐勞動的重要性,更彰顯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創新能力,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鼓勵在全校推廣此類課程的創新特色模式。”

  周書記與上課學生們面對面,零距離交流,勉勵學生要認真學習,特别是非遺技藝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了實踐勞動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們在參與制作美食非遺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工匠精神的内涵。她希望學生們能夠通過這門精品課程,掌握中華美食文化與非遺飲食類技藝特點,更能培養出文化自信和創新能力,為未來的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産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高雷也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江南蘇味美食營養與非遺技藝》課程緊密對接産業,通過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的方式,充分體現了學校作為應用型本科大學的定位和高素質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他表示張宇副教授作為我校雙師雙能型教師的代表,将課程對接産業,實現了産學研一體化。高雷副校長還為叫花雞進行了沉浸式地“開雞”儀式,将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學校教務處處長許宜申、副處長張毅馳、實踐教育科科長孔榮,保衛處副處長陳曉剛,伟德国际1946官网黨委書記解燕及基建與後勤管理處、團委等部門的老師參與課程現場觀摩和學習。

  此次非遺技藝傳承人走進大學課堂,與大學教授同台授課,為《江南蘇味美食營養與非遺技藝》課程增添了獨特的魅力。該課程自開設以來,便以其獨特的課程内容和教學方式吸引了衆多老師和學生的關注。課程深入剖析了江南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韻味,更将“融城思政”“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實踐勞動教育等内容有機融合,旨在通過理論講授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美食制作的同時,深刻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科學飲食的重要性。

文化與科學的“吃”課程,打破傳統課堂界限

  值得一提的是,該課程在市屬公辦本科高校中尚屬首次開設,其獨特的“文化和科學‘吃’的課程”理念,打破了傳統課堂的界限,将美食與産業、文化、科學緊密結合。通過課堂内的美食制作與品鑒,推動食品産業與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等多領域的深度融合,為地方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江南蘇味美食營養與非遺技藝》課程中,學生們不僅能夠學到美食的制作技藝和營養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了解蘇州的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情。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創新空間。

  此次徐永清走進大學課堂,不僅為學生們帶來了精彩的非遺技藝展示,也與課程主講人張宇副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張宇表示:“課程依托‘2024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社會教育(社科普及)專項課題重點資助項目《社科普及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案例研究——以江南文化與時令美食品牌塑造為例》’進行創新教改,本次課程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非遺技藝傳承人徐永清走進課堂,他的經驗和技藝對于學生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财富。通過與徐永清的合作與交流,我們可以将非遺技藝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共同探索出一條具有蘇州特色的産教融合之路。”

深化合作,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将來,《江南蘇味美食營養與非遺技藝》課程将繼續深化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及企業的合作,做好政行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科教融彙工作。課程團隊将依托學校全國數字餐飲與營養膳食産教融合體副理事長單位、海外惠僑工程中餐繁榮基地聯盟成員和培訓教學示範點、江蘇省老年學研究和培訓基地和多模态數據融合與智慧康養蘇州市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台,進一步推廣中華優秀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進一步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同時,我校也将繼續堅持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的辦學理念,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學校将立足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進一步深化新文科内涵建設,以現代學科視角探尋江南曆史文化脈絡,體悟非遺文化魅力。在傳承與創新中照亮文化自信之路,為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創新課程,讓師生們身臨其境地看到了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的獨特魅力與價值,也讓大家對我校的未來充滿了期待與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江南蘇味美食營養與非遺技藝》課程将成為一張耀眼的城市文化名片,為蘇州乃至江南地區的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


(伟德国际1946官网、教務處)

 


Baidu
sogou